由中國拍賣行業協會主辦的2017第四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國際論壇將于8月19日在上海舉行,柏融投資作為藝術生態的創新典范和本次論壇的支持單位,榮幸受邀參會。
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國際論壇創辦于2005年,每四年舉辦一屆,自創辦以來便得到了國家商務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的支持,是中國乃至全球文物藝術品領域的高端盛會。本屆論壇將邀請來自國內和國際相關政府機構、行業組織,以及全球具有代表性的拍賣行、畫廊、博覽會、藝術金融、藝術平臺等的各方人士,圍繞拍賣市場的全球化發展路徑、藝術市場業態的轉型升級、國際拍賣市場的協同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
在上一屆論壇中,中拍協現名譽會長張延華曾指出,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初恢復至今20多年,發展迅速,年度成交額從千萬元成長到數百億元。復蘇的藝術市場所擁有的龐大體量,由此可見一斑。在這個背景下,柏融構建起了自己獨特的藝術生態——“藝術品金融、藝術品在線拍賣、藝術品在線商城、青年藝術家培養”四極穩固態勢初步形成,成為業界創新典范。
柏融藝術生態:收藏界的春雨,藝術行業的園丁
近年來,藝術品開始比肩房市、股市,躋身成為投資領域的新貴。這一點可以從拍賣市場的數據來得到側面印證——2010年之后,國內藝術品春秋拍總成交額均在兩百億以上,而本次論壇的議題同時表明,拍賣市場的全球化和協同化已成為趨勢。拍賣市場熱度不減,藏家收藏熱情同樣高昂。在此背景下,柏融推出藝術生態項目“柏融藝拍”,為藏家提供了“不出門,拍天下”的網絡直拍體驗,首次亮相試拍便幫藏家拿下55.2萬元的任伯年《葦叢雙吉》和402.5萬元的傅抱石《陶淵明詩意》。同時,柏融投資藝術品金融服務的誕生,也成為藝術品市場上的及時雨。藝術品價值通常較高,這也是持有藝術品的個人或企業經濟狀況良好的體現,高價值的藝術品升值空間也比較大,是優良的金融資產,柏融藝術品融資服務的推出,靈活便捷的解決了藏家資金流動性問題,不改變藝術品所有權,享受藝術品增值的同時,又盤活了藏家的資金流動,能調動更多的資金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或者其它產業,而這正是國家監管指導意見所提指出互聯網金融要服務于細分實體產業的精髓所在。
藝術市場的健康發展,是本次論壇關注的議題之一。在藝術市場的活躍度上,青年藝術家群體發揮著巨大作用。尤其是隨著收藏市場中,藏家關注現當代藝術作品的風潮漸盛,青年藝術家群體逐漸受到市場關注。柏融藝術生態中青年藝術家培養項目,致力于挖掘新興青年藝術家,使他們從被埋沒的可能中走出來,從而更容易獲取市場的認可,而藝術品商城更是讓他們的作品能夠順利連接到收藏市場的前線,這些對于青年藝術家的成長都有著重要意義。藝術市場的發展和藝術家的成長二者是相互促進的,應盡量避免斷層出現——藝術家的才華能順利得到消費市場的認可,藝術家才會更健康地成長;而市場也需要不斷補充挖掘有潛力的藝術家,才能長久地保持發展活力。柏融藝術生態,如同園丁一般耕種沃土,培養幼苗,不遺余力地為市場健康發展與藝術家健康成長貢獻著力量。
當下論壇將啟,柏融會持續跟進論壇動態!芭慕鐭o界,上海對話“,讓我們共同關注,這場藝術市場的盛會。